二十年光陰,在宿遷大地上刻下雙重印記——作為宿遷中江種業副總經理,戴傳剛的足跡丈量著實驗室的精密與田間的墑情;作為市人大代表,他的議案記錄著2022年當選以來多次為種業振興的奔走建言。13個審定品種的基因密碼里,蘊藏著這位"種芯人"最質樸的誓言,讓中國飯碗盛滿“中國芯”的飯香。
堅守:與“農業芯片”較勁的二十年
2005年,戴傳剛從揚州大學農學院畢業,一頭扎進了宿遷的農業沃土。他深知種業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這條路沒有捷徑,唯有堅守。從此,春與種相伴,夏同暑為伍,秋守試驗田,冬潛研深鉆;他的工作節奏始終與農時同步,他將“吃苦”與“堅守”融入血脈,將全部心力傾注于“農業芯片”的研發推廣。深知種業關乎國脈,他帶領團隊勇挑重擔,承擔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、省農業重大品種創制等8項重大科技項目,并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共建產學研平臺,勇闖種業“創新深水區”。作為主要完成人,他參與審定的13個高產、優質、抗逆性強的農作物新品種,獲得的9項植物新品種權,這些品種,如今已化作廣袤田野里豐收的堅實保障。2022年,戴傳剛成功入選宿遷市第二期“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”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和江蘇省第六期“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”第三層次培養對象。
躬行:田間地頭的“泥土質檢官”
實驗室的種子再好,終需大田的檢驗。戴傳剛堅信,好種子是“看”出來、“摸”出來的。他的身影常年活躍在公司的試驗基地和簽約農戶的地頭。小麥抽穗揚花關鍵期,驕陽初顯威力,正是決定一年收成的緊要關頭。他躬身于齊腰的麥浪間,仔細查看分蘗數、穗型,捻開麥粒觀察飽滿度和胚芽活力。一場大雨過后,別人往屋里躲,他卻踩著泥濘第一時間下田,察看是否有倒伏、病害發生,評估品種的抗逆性。種子加工季節,車間機器轟鳴,他與工人一同抽檢種子凈度、水分和發芽率,嚴控每道工序。“種子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,更是農民一年收成的指望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”正是這份對田間地頭近乎苛刻的執著,推動他建立起覆蓋“選育-生產-加工-銷售”全鏈條的嚴格質控體系,成為企業最堅實的根基。
帶農:田埂上的“技術貼心人”
當選宿遷市人大代表后,戴傳剛更深感責任重大。他深知,再好的技術,唯有讓農民用得上、能增收,才算真正落地。公司創新“企業+農戶”模式,每年科學布局2萬余畝種子生產基地。戴傳剛成了這些基地的常客,春播時,蹲在田埂邊,手把手指導農戶播種技巧和田間管理要點;夏管期,利用早晚涼爽時段,組織農戶在樹蔭下開設“田間課堂”,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病蟲害識別與防治,或是請來專家現場“把脈開方”。收獲時,他必到場測產,和農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,更仔細傾聽他們對品種表現和市場需求的反饋。敏銳的他發現當地釀酒產業對優質軟質小麥的需求,積極推動公司與洋河集團對接,最終使公司兩個優質品種獲得認可。通過發展“訂單農業”,以高于市場的保護價回收,給參與生產的農戶吃下“定心丸”。“只有農戶腰包鼓起來,鄉村振興才有根基。看到鄉親們增收,比自己出成果還高興。”這是他常掛嘴邊的話。
履職:帶著泥土味的“基層聲音”
自2022年當選人大代表,戴傳剛的調研筆記里寫滿了來自田間地頭的“一手情報”。褲腿上的泥點,是他深入基層最真實的印記。在廣泛走訪中,他深切感受到種業發展的瓶頸,科研投入不足導致好種難育、專業人才短缺制約創新、市場規范有待加強影響公平競爭、糧農收益保障機制需更完善以保護種糧積極性。基于扎實調研,他認真撰寫了《關于支持種業“育繁推”一體化發展,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》和《關于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護機制,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》等建議。這些帶著泥土芬芳、反映一線實情的建議,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,部分措施已在工作中逐步落實,為宿遷種業發展和農民利益保障貢獻了基層智慧。
一粒種子,從實驗室走向廣袤田野,背后是無數像戴傳剛這樣的種業人年復一年的默默耕耘。他們的工作環境或許沒有鎂光燈的聚焦,卻跋涉于承載希望的田野;他們的成就或許不顯赫,卻關系著千家萬戶的飯碗和鄉村的振興。戴傳剛用沾滿泥土的雙腳,在宿遷沃野上踏出了一條堅實足跡。這足跡,丈量著對種業的熱愛與堅守,也連接著科技智慧與大地期盼,生動詮釋著一位基層種業工作者最質樸的初心——讓中國碗盛滿優質中國糧。
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18031333號 網警備案: 蘇公網安備 32011602010191號
民企賬款、農民工工資拖欠投訴電話:83245388 83327150 設計制作:美勝美圖 pan r y